國內各大專院校對iEARN Taiwan/iEARN研究之相關論文:

(本論文之排列依據其出版年份遞減排列)

備註: 如有遺漏或其他事宜,請聯繫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我們將立即修改!

國際教育專案融入國中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

出版年: 民109
著作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范雅筑
關鍵字: 國際教育全球觀專案式學習國中英語

論文摘要: 

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引領教育工作者關注世界改變,並透過教育實踐開展學生對國際議題、全球發展與世界和平的理解與意識,培養國際關懷與行動。本研究將國際教育、專案式學習、資訊與通訊科技融入國中二年級英語教學,以瞭解此教學模式發展歷程及其對學生在全球觀培養之情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研究者為教師進行教學,對一班八年級學生實施以國際教育專案融入英語之課程。本研究採觀察、訪談、文件等方法蒐集資料,並以「全球觀量表」測驗學生全球觀發展的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1. 國際教育英語課程方案開創了結合英語、國際教育與專題探究的教學模式;2. 課程發展過程為改變師生角色與互動模式的歷程,3. 課程方案培養學生的探究力;4. 課程方案培養學生的全球觀,以及5. 專案式學習提供大量英語運用機會。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國中階段國際教育推廣、政策制定、課程實施與教師專業發展等面向提出建議,並對後續研究提供方向。國際教育推廣方面:1. 國際教育推動不僅由上而下的政策實施,亦需由下而上進行教學改革;2. 國際教育之落實需重視在職教師國際觀的提升。教育政策方面:1. 建議政府建置現職教師國際教育課程發展及教學類的長期而直接的支持性系統;2. 建置系統性的國際教育課程資料庫。課程實施方面:1. 國際教育專案式課程宜重視各種差異與多樣性;2. 透過窠巢式融入英語課程落實全球競合力之培養。教師專業發展方面:1. 以協同教學模式共同建構英語溝通能力與國際教育知能;2. 國中階段適合進行國際教育專案,研究班群可擴展至普通班群;3. 教師全球觀是課程實施之關鍵,而其亦隨課程一同發展;4. 教師探究能力跟隨學生學習之方向而與之改變,意即教師之探究力亦隨著專案式學習的教學活動而成長。

 

全文請參閱連結 

打開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談「國際教育資源網」專案式學習

出版年: 民103
著作人: 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陳劍涵 

主題: 打開認識世界的一扇窗: 談「國際教育資源網」專案式學習

摘要:

   在世界地球村的今天,「國際教育」的重要性更勝以往。全球社會的各項資訊早已打破國界快速流動,各領域的工作皆需具備國際視野,能適 應多元文化工作環境的人才。再者, 全球議題層出不窮。從貧富不均到氣候變遷,從恐怖主義到環境汙染,都需要具備全球視野的學生,以不同的 觀點看世界,將來成為能跨文化理解,負起社會責任的全球公民。就中小學教師而言,國際教育可落實在教 學環境的設置,也能利用機會進行實 體國際交流,更能利用網路參與專案,結交海外筆友,進行視訊會議與 網路論壇之雙向交流等,進一步落實 在課程與教學之中。如果老師們能參與國際教育的組織,利用現成全球網絡進行國外師生之聯絡與互動,將有利於國際教育的實施。國際教育資源網 「國際教育資源網」(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Resources Network, iEARN)則為此一代表,其創始理想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由美國 Copen 家族於一九八八年創始,目前已發展 為全球非營利教育組織,以網際網路提供國際師生交流與合作機會,藉由跨國專案 (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的模式,促進國際師生的學習與 了解。近三十年來全球已有一百四十個國家,五萬多名教師,超過兩百萬名學生參與。每年更在不同國家組織年會,讓全球師生有實體交流的機會。

全文請參閱連結或洽教育評論月刊

 

 

iEARN跨國合作專題融入英語教學對國中生國際觀及英語學習意願影響之質性研究

出版年: 民102
著作人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碩士班 楊于萱

關鍵字: iEARN跨國合作專題、國際觀教育、國際觀、英語學習意願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質性研究,瞭解國中生參與「iEARN跨國合作專題」的過程,以發展適用於我國國中生的PBL課程。同時,探討實施的歷程對國中生國際觀和英語學習動機提升效果。最後,省思產生之困境與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究者設計十大主題課程,藉由參與「Holiday Card Exchange」專題,引發學生對外國文化風情的探索,進而製作卡片與書寫卡片內容,最後將這學期所學內容統整後進行小組報告。在質性研究過程中,以觀察、省思日記、課堂錄影、訪談、學習單、教學觀察表和學生作業等資料進行蒐集,並與協同教師共同討論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壹、「iEARN跨國合作專題」融入學科教學課程的方式

一、跨國合作專題融入英語教學模式包括:運用多元媒體呈現教材、使用網路蒐集資料、

   運用多元媒體呈現教材;使用網路蒐集資料;透過教學簡報引導學生學習並記錄於

   學習單;請學生製作賀卡小書;進行視訊;學生發表學習成果等八種模式。

二、英語領域教師應具備相關資訊科技能力,更重要是規劃及設計跨國專題融入教學的

   資訊素養。


貳、「iEARN跨國合作專題」對國中生國際觀之影響
一、跨國合作專題課程有助於提升國中生對國際觀知識、技能與參與力
二、跨國合作專題課程讓學生自信提升、拓展視野、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觀點,並拉近親

師生間的距離

参、「iEARN跨國合作專題」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意願之表現
一、跨國專題式學習使學生學習意願提升但不影響課業成績
二、跨國專題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習得更多的潛在課程

最後,基於上述研究,研究者提供國中教師若干教學實務之建議以供參考。

 

全文請洽作者或台南大學

 

 

iEARN專案式學習教師信念、專案認知與專案教學取向之關係研究

出版年: 民102
著作人: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博士班  郭玟嬨    
關鍵字: iEARN、專案式學習、教師信念、專案認知、教學取向

論文摘要:

iEARN(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自1988年成立迄今,每年師生參與線上社群與論壇,進行跨國交流專案的人數仍在持續增加中。本研究探討iEARN國際教師信念、專案認知與專案教學取向現況與彼此的關係,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信念、專案認知與教學取向之差異。本研究採行混合模式研究法,並訪談國際教師後,使用自編的教師信念量表、教師專案認知量表與專案教學取向量表,針對iEARN國際教師進行線上問卷調查,將179份問卷結果以統計分析處理。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 國際教師信念呈現中上程度。

2. 國際教師的專案認知呈現中上程度。

3. 國際教師在三種教學取向上呈現平均,尤以仿造型教學取向每題平均數最高。

4. 國際教師的信念、專案認知與教學取向呈現部份正向關係。

5. 國際教師的信念與專案認知可用來預測專案教學取向。

 

根據上述發現,提出以下建議,供從事國際交流的教師與相關單位參考:

(一) 對國際教師之建議

1. 從事iEARN跨國專案宜多採取協同教學與跨領域教學

2. 國際教師應相互學習與請益,可以變化跨國專案的教學取向

3. 善用iEARN論壇,維持「讓世界更美好」(make a difference)信念

4.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專案,增加對跨國專案理論的認知

5. 教師教學融入iEARN專案,以活化並創新教學

6. 因應教師評鑑的趨勢,跨國專案能提升教師教學專業

(二) 對推動跨國交流單位之建議

1. 多多辦理跨國活動與發表,以增進教師國際教育信念

2. 持續推廣跨國專案式學習的融入課堂,以提升學生國際視野

全文請至高師大論文網頁

 

 

專業成長實務社群發展歷程之比較研究---以中國生產力中心知識長交流會及臺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Iearn Taiwan為例

專業成長實務社群發展歷程之比較研究---以中國生產力中心知識長交流會及臺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Iearn Taiwan為例

出版年: 民98
著作人: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 何俐安 Ho, Li-An; 高熏芳 Kao, Hsun-Fung
關鍵字: --

摘要:
實務社群已被視為是知識分享的主要工具,也是建構知識管理切實可行的步驟。本研究指在探討企業知識長實務社群與教師實務社群之發展過程,並嘗試從其中找出相同與相異之處,增加對實務社群實施過程之理解益。本研究為質性研究,應用個案研究法,以CPC知識長交流會以及iEARN Taiwan為研究個案,透過觀察、文件分析及訪談等多元方法蒐集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發現,知識長實務社群與教師實務社群之成員參與社群之動機皆為個人興趣,且組織皆給予支持;而相異之處,知識長實務社群之成員以個人專業發展、認知興趣、社會關係、工作改善、組織服務或蒐集市場資訊而參與;而教師實務社群之成員則為教育理念之延伸、見賢思齊,或為拓展教育領域而參與社群。在參與歷程層面,知識長實務社群與教師實務社群之成員互動方式多元,溝通內容廣泛,參與者多樂於分享,且成員組織鼓勵成員參與且支持;而二者成員在合作上,教師實務社群成員合作程度高於知識長實務社群,此係因教師實務社群中有成立專案,而促成較多之合作機會。本研究亦發現,不論知識長或教師實務社群皆在社群、個人、工作及組織層面產生效益。就社群層面而言,二者皆能於社群中形成共同學習的空間,建立共通語言,並且在社群中形成一股知識分享的力量與正向影響,成為一個專家之學習管道。二者皆協助成員專業學習與發展,且藉由實務分享,成員得以開擴思維,學習多方經驗,除此之外,更促進成員建立社會關係,結交同領域工作之人士。知識長與教師實務社群於成員工作層面及組織層面上之效益則有部份相異,知識長實務社群協助社群成員進行工作上的改善與改革,協助其解決問題,並改善工作程序,並為成員之組織層面上,多企業實務社群為成員組織帶來短期或長期之影響,成員組織從社群中向他企業移轉最佳實務,藉由實務學習,強化領域能力,社群也為成員組織提供諮詢與商機之機會,促進組織內知識管理平台及制度之實施,並協助技術服務業者為其產品定位發展策略;教師實務社群對成員個人還能提升個人非教學之能力、對成員就業與就學提供助益,工作層面則提升教學績效,組織層面,其主要之效益回饋予學生,如使學生語文及態度獲得成長、提高學習動機、增加人文關懷、懂得感恩、分享、合作與回饋等。

全文請至淡大論文網頁

以IEARN為主之專題導向式跨國互動EFL學習:以兩個國中班級為例之個案研究

以IEARN為主之專題導向式跨國互動EFL學習:以兩個國中班級為例之個案研究


出版年: 2007
著作人: 國立政治大學 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研究生 林淑媛 Lin, Shu Yuan
關鍵詞: 專題導向式學習/英語學習/通訊科技/資訊科技/電腦輔助語言學習/九年一貫課程

摘要:
本質性個案研究目的在探討以國際教育網路社群IEARN進行專題導向式跨國互動EFL學習的英語教學設計。該學習方式與教學模式特性諸多符合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理念。然而,在國內文獻及研究顯示,極少英語教師進行專題式網路教學設計。本研究個案是國中兩名英語教師與其班導學生為期兩年半的跨國文化專題學習。從個案訪談與課室觀察中發現,資訊科技融入英語教學,教師具備高度科技能力並非必要考量,而是教學策略、班級經營、師生合作為首務。
依據個案進行專題式導向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完成的歷程,研究者對教師、學校主管、教育當局與社會提出建言,以求改善與進步。這項教學革新並非只是順應課程改革,更是為了發展學生全面的學習與實踐終身學習為目標。

全文請至政大論文網頁 

臺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iEARN Taiwan實務社群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

臺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iEARN Taiwan實務社群發展歷程之個案研究


出版年: 98
著作人: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研究生 洪雪卿
關鍵詞: 實務社群、社群發展、iEARN Taiwan

摘要: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式,針對臺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 (iEARN Taiwan) 的社群成員,透過實地觀察、訪談及文件蒐集等方式,探討實務社群的發展歷程。
在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的形成方面,研究發現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的發起是建立於既存的人際網絡上。實務社群雖然難以依照計畫或設計刻意發起,但實務社群的發展可為延續先前專案團隊,或由舊有團隊轉型發展而成。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的組成元素有三:社群裡頭關心國際交流與專題式學習的人 (people) 、社群成員有共通價值與願景的事 (things) 與社群所創造及擁有的共同實務 (practice) 。研究者根據學者們對實務社群組織成員與角色的看法歸納為五種:領導核心群、促進擁護群、整合管理群、實務領導群以及圈外自助群。研究發現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需要不同角色以維持社群運作。
在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的運作、互動與發展方面,研究發現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實體運作之年度活動創造社群節奏,其網路運作部分資料分散需要整合。實務社群成員互動方式多元,例如研討會的實體會面、電子郵件、電話、即時通訊甚至視訊等。社群成員互動的內容廣泛,包含:問題索解、經驗交流、尋求合作、成果分享、國際iEARN動態等。在互動情形方面,研究發現社群成員在互動上有以下情形:樂於分享、VIRAD模式、協同合作、實體活動收穫多於網路互動、外圍成員觀望等。另外,研究也發現社群成員在從事社群活動時,原校的組織領導、學校文化與支援方面有社群成員所屬學校同儕教師認同度高,參與率低,支援教師從事專案的程度依校長是否支持而有差異等情形。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的發展階段除了從外圍群(國際聯繫人)、主動群(成為iEARN代表)再進入核心群(加入iEARN理事會)的成長軌跡之外,社群成員也感受到參與社群互動的學校與師生人數變多,行政工作更有效率,學科從英文科到跨科,層級從國、高中跨越到K-12。實務社群如同植物的生長,雖不能揠苗助長,但能做一些事讓植物更健康, 研究發現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的發展策略有教師訓練、撰寫專刊、辦理實體交流活動、社群領域知識中文化、一對一帶領、志工訓練等。
在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的影響方面,研究發現iEARN Taiwan的社群成員能感受到參加社群活動對於自身的專業成長有所幫助,而帶領學生執行專案也帶給學生收穫,社群成員進而願意在社群中持續分享與努力。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之困難來自於人力不足、經費有限以及社會觀念待扭轉。研究發現iEARN Taiwan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讓社群永續發展,而社群成員對於困難與挑戰保持樂觀態度。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分別就iEARN Taiwan以及教師實務社群在形成、運作、互動、發展以及影響提出建議。對於iEARN Taiwan的建議:一、豐富社群實務,鼓勵成員分享與互動;二、吸引新成員,建立實務社群重要角色;三、建置專題式學習網站,供iEARN Taiwan實務社群師生使用。對於教師實務社群形成上的建議:一、專注教師實務社群的重要議題,以促進社群發展;二、建立實務社群重要的角色,以使實務社群有效運作;三、鼓勵社群成員分享社群實務,重視實務的管理。
對於教師實務社群運作、互動與發展上的建議:一、透過實體的聚會來建立成員間的信任並連結社群成員;二、建立供社群成員共同思考之論壇與分享知識之系統;三、透過各種管道宣傳與行銷實務社群以吸引新成員;四、學校領導者要鼓勵並提供支援與資源給願意參與教師實務社群的成員。對於教師實務社群產生正向影響上的建議:一、衡量實務社群價值,將個人專業發展與社群貢獻、組織利益結合;二、尋求管理階層的贊助者,以克服實務社群所面對之困難與挑戰。對後續研究的建議:一、以多重個案的方式探討不同教師實務社群的發展模式,歸納或印證適合國內教師之實務社群發展模式;二、可探討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有關形成、運作、互動、發展與影響等構面之間的關係;三、可延伸研究主題,探討iEARN Taiwan教師實務社群之成效。

全文請至淡大論文網頁

華文教學於跨國專案學習之運用研究—以屏東女中為例

華文教學於跨國專案學習之運用研究—以屏東女中為例

出版年: 民96
著作人: 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班 碩士研究生 郭育汝 Kuo Yu-Ju
關鍵字: 質性/泰迪熊

摘要:
本論文以屏東女中為例,就教學現場所進行的華文跨國專案學習—「1945─我的家鄉」、「泰迪熊」兩專案作一運用的研究。本研究的性質屬行動研究,並從專案學習過程中的問卷填答、參與心得、觀察紀錄等質性資料作分析。
從事華文跨國專案學習的教學依據主要有四:一是國文教學的本質延伸;二是資訊科技的教學融入;三是專案學習的教學考量;四是跨國專案的類舉參考。
在華文跨國專案學習的教學運用上,主要就「計畫緣起」、「教學目的」、「前置活動」、「專案實務」、「專案成果」五項分述,且進一步說明由華文跨國專案學習延伸的國際交流參訪。
以「1945─我的家鄉」及「泰迪熊」兩專案為例的華文跨國專案學習,作出的教學評估則分二方面說明:一從專案的主題進行說明師生的學習成長;二從客觀環境分析專案學習推行的影響因素。
最後,於屏東女中進行的華文跨國專案學習之運用,從「教師多元面向成長」、「國文教學開啟新頁」及「跨國學習未來展望」三方面作結論說明。

全文請至高師大論文網頁

「跨國專案學習」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專業知能研究

「跨國專案學習」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專業知能研究

出版年: 民97
著作人: 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碩士研究生 許靜文
關鍵字: 跨國專案學習/資訊融入教學/教師專業知能教學策略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跨國專案學習」之個案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策略及專業知能,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訪談的對象為兩位參與跨國專案學習之教師,以訪談法、文件蒐集、活動觀察、網路觀察等所得資料,進行分析,以呈現個案教師參與「跨國專案學習」所需之資訊融入教學專業知能。
本研究發現,在「跨國專案學習」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策略為採用資訊探索與整理、科技產品運用、透過網路的合作學習、專題導向融合策略、資訊融入評量等教學策略。教師根據所選擇的專案內容及前人的經驗及建議來採這些策略。同時雖在使用該策略歷程遇到困難,教師均能從中獲得教學、學科及學生知識上的回饋。
「跨國專案學習」教師所需之知能為基礎之電腦及網路素養。教師應加入一個組織、或組成一個協同教學團隊,以知識分享及小組方式得到支援,同時教師也應具備將「專案學習」介紹及推薦給家長及學校當局的技巧及行動。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行政當局及有意參與「跨國專案學習」之教師做為了解專案之輔助及實施管理相關工作之參考。

全文請至高師大論文網頁

專案式學習對班級氣氛與班級認同影響之研究

專案式學習對班級氣氛與班級認同影響之研究


出版年: 民100
著作人: 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碩士研究生許憶華 Yi-Hua Hsu
關鍵字: 專案式學習/PBL/班級氣氛/班級認同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學童使用專案式學習製作班刊的學習歷程與困難之處、及探討專案式學習對班級氣氛與班級認同之影響。
為達成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採質量混合方法,研究對象為高雄市某國小五年級兩班學生,一班為實驗組,一班為對照組。實驗組進行為期八週的專案式學習課程,對照組則無。實驗設計採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實驗組與對照組於教學前後,均接受班級氣氛量表與班級認同量表的施測。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和相依樣本t檢定分析兩組在兩種量表上所呈現的差異情形。專案式學習活動期間,研究者以實施教學、訪談觀察並以錄音、錄影的方式來蒐集研究對象的學習相關資料。本研究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學生運用專案式學習製作班刊之學習歷程包含教學準備階段、專案實施階段、成果發表與省思階段等三個階段
二、學生運用專案式學習製作班刊所遭遇的問題包含小組合作、資訊能力與素養、資料蒐集與整理能力和心理層面的調適。
三、實施專案式學習有助於提昇班級氣氛。
四、實施專案式學習有助於提昇班級認同。

全文請至高師大論文網頁